據悉,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包括兩種不同設計的型號,即“獨立”級和“自由”級,自構思以來就受到諸多設計問題的困擾。這兩個級別的問題一直存在,“自由”級出現的問題是齒輪箱有問題。而個性十足、擁有高航速的“獨立級”除了擁有“自由級”的毛病外,還因為采用鋁合金建造艦體,導致出現了艦體腐蝕和目前大量爆發的結構開裂現象涂料在線coatingol.com。
不同于鋁合金建造艦體,當今許多船只的船體都是由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而金屬材料在海水中由于受到海水溫度、大氣以及海水鹽堿度的影響,常常會導致船體腐蝕,并且船體腐蝕的程度也比較深,那么什么因素會造成船體腐蝕呢?
船體設計因素:
造成船體腐蝕的因素有很多,船體的設計因素是其中—個重要的方面,并且船體的腐蝕程度與船體的設計關系密切;有些船體的水密裝置沒有良好的可靠性,不僅船體沒有良好的耐腐性,而且船體上一些管路的相關水密裝置也沒有優良的耐腐蝕性。這樣就容易使船體的水漏現象比較普遍,從而使船體內艙中的水源比較多,這樣就更加劇了船體內艙的腐蝕環境;對于一些船體存在的縫隙沒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腐蝕狀況。
環境因素:
造成船體腐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況下都是由于船體的制作材料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質或者是被破壞。有些船體的外部所處的主要環境就是海水浸泡,還有一部分是干濕交替區,再往上就是海洋大氣環境。一般情況下,船體的內部環境大部分屬于海洋大氣環境,但是船體的局部位置又可以繼續細分。比如可以分為潮濕積水環境、一般大氣環境以及船底積水環境,恰是因為船艙內存在大量積水,使船艙處于一種潮濕積水環境,因而使船體結構遭受了嚴重的電化學腐蝕。在腐蝕船體的積水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船體中有一些積水不容易被發現,這些積水長期滯留在船艙內,從而使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船體,造成船體長時間被積水侵蝕。
目前常用于艦船腐蝕防護的技術主要有:金屬熱噴涂、熱浸鍍、化學鍍、涂塑、火焰噴塑、機械能助滲鋅、重防腐蝕涂層保護、犧牲陽極保護、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等技術。
從腐蝕控制的主要類型看,涂料(涂層)是主要的控制方法、耐腐蝕材料次之,表面處理與改性是常用的腐蝕控制方法,電化學保護(犧牲陽極與外加電流)是海洋結構腐蝕控制的常用手段,緩蝕劑在介質相對固定的內部結構上經常使用,結構健康監測與檢測技術是判定腐蝕防護效果、掌握腐蝕動態以及提供進一步腐蝕控制措施決策和安全評價的重要依據,腐蝕安全評價與壽命評估是保障海洋工程結構安全可靠和最初設計時的重要環節。
建立全壽命周期防護理念,結合海洋工程設施的特點及預期耐用年數,在建設初期就重視防腐蝕方法,通過維修保養實現耐用期內整體成本較小化并保障安全性,是重大海洋工程結構值得重視的問題。
防腐涂料(涂層)
涂料是船舶和海洋結構腐蝕控制的首要手段。海洋涂料分為海洋防腐涂料和海洋防污涂料兩大類。按防腐對象材質和腐蝕機理的不同,海洋防腐涂料又可分為海洋鋼結構防腐涂料和非鋼結構防腐涂料。海洋鋼結構防腐涂料主要包括船舶涂料、集裝箱涂料、海上橋梁涂料和碼頭鋼鐵設施、輸油管線、海上平臺等大型設施的防腐涂料;非鋼結構海洋防腐涂料則主要包括海洋混凝土構造物防腐涂料和其他防腐涂料。
防污涂料
海水全浸環境中,船舶和鋼樁、平臺、管線等移動和固定工程設施都不可避免遭受海洋污損生物附著影響,造成生物污損。防污涂料是海洋涂料中的一個特殊品種,其主要目的是阻止海洋生物對海洋構筑物的附著、污損,保持船底或海洋結構的光滑、清潔。防污涂料無論是基于低表面能、還是自拋光概念,都要在涂料中添加防污劑。
耐腐蝕材料
海洋中使用的耐腐蝕材料包括:耐海水腐蝕鋼、耐腐蝕鋼筋、雙相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金屬和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量較大。
耐腐蝕金屬材料是通過調整金屬材料中的化學元素成分、微觀結構、腐蝕產物膜的性質,實現降低電化學腐蝕的反應速度,從而可以顯著改善金屬材料的耐腐蝕性。
包覆技術
包覆技術為了有效控制浪花飛濺區的嚴重腐蝕,基于把腐蝕介質與材料隔離的原理,日本提出采用局部包覆耐腐蝕蒙乃爾合金、中間填充緩蝕油膏的方法,隨后又進一步改進包覆材料,現已經產業規?;瘧?。我國侯保榮院士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把浪花飛濺區包覆技術成功用于我國青島區域的海洋大橋、近海平臺以及海上風電基礎部位浪花飛濺區的示范工程中,采用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技術用于螺栓與法蘭等異型結構、橋梁的拉索與防水套、風電大氣區的焊接部位等的示范工程中,實現了不依靠日本獨立使用該項技術進行水下施工。浪花飛濺區保護罩-復層礦脂包覆防腐材料技術采用優良的緩蝕劑成分和能隔絕氧氣的密封技術,系統由 4 層緊密相連的保護層組成,即礦脂防蝕膏、礦脂防蝕帶、緩沖層和防蝕保護罩,分成若干個系列,對規則和非規則設施均可以實施保護,目前已制定出企業標準。
表面處理與表面改性
改性或稱為表面處理,是采用化學物理的方法改變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或組織結構以提高部件的耐腐蝕性?;瘜W熱處理(滲氮、滲碳、滲金屬等)、激光重熔復合、離子注入、噴丸、納米化、軋制復合金屬等是比較常用的表面處理方法。前3種是改變表層的材料成分,中間兩種是改變表面材料的組織結構,后者則是在材料表面復合一層更加耐腐蝕的材料。
電化學保護
金屬電解質溶解腐蝕體系受到陰極化時,電位負移,金屬陽極氧化反應過電位減小,反應速度減小,因而金屬腐蝕速度減小,稱為陰極保護效應。電化學(陰極)保護法分兩種:外加電流陰極保護和犧牲陽極陰極保護。
緩蝕劑
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學物質在金屬表面上首先進行物理吸附,然后轉化為化學吸附,占據金屬表面的活性點,從而達到抑制腐蝕的作用。緩蝕劑的類別有:無機類緩蝕劑、有機類緩蝕劑、復配緩蝕劑、其他緩蝕劑等。緩蝕劑在封閉場合經常使用,包括油井、輸油氣的船舶等。因此,緩蝕劑也與阻垢劑、殺菌滅藻劑、清洗劑等聯用,又發展出緩蝕阻垢劑等。
結構健康監測與檢測
無論是鋼結構還是混凝土中的鋼筋,監測與檢測是掌握腐蝕狀態的關鍵手段,其可以進行結構的提前預警,同時也是壽命評價的基礎,從而保證裝備及人員的安全。監測的參數主要包括:腐蝕電位、陰極保護效果、結構的腐蝕速度、海生物污損情況、涂層狀況、結構厚度變化、材料中的氫含量、環境參數等單參數以及多參數,參數監測和智能化的實時原位監測可實現工程結構全壽期內的腐蝕狀態分析和壽命評估。我國的海洋腐蝕監測 / 檢測設備及基礎設施的監控比較薄弱。
目前,海洋腐蝕監測手段也僅僅在 200 m 以上的海域應用比較成熟,在200 m以下水深的腐蝕判斷標準不明確、腐蝕環境數據匱乏,造成了腐蝕監測的不確定性。海洋平臺和海洋油氣儲罐內腐蝕監測、腐蝕掛片和腐蝕探針全部采用國外產品。
安全評價、可靠性分析、壽命評估
保障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項長期任務。由于較嚴重的腐蝕,服役過程中結構是否安全可靠需要進行評價;設計壽命到達后,考慮到結構的可用性和工程的實際需求,開展壽命評價和延壽更是當前的重要課題。積累各種服役條件下的材料環境性能數據、發展監測與檢測技術、提出壽命模型,以期開展工程結構的安全評價、可靠性分析、壽命評估。
不同材料的防護差異
海洋工程中使用的材料體系眾多,包括鋼鐵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有色金屬材料(鋁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鎂合金等)、復合材料等。從使用量上看,鋼鐵、鋼筋混凝土用量較大。就腐蝕防護技術而言,前述的多種防護技術在不同材料上都可應用,然而,不同材料防護技術相互之間存在差異。復合材料的輕量化特點,在海洋工程中的使用有望進一步加大,其防護技術還有待深入探討。
船體的防護和耐腐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船體的涂層材料。因此,如果我們使用適當的船舶油漆,并可以使用適當的施工技術有效地覆蓋船舶的某些部分,使船舶每個部分的鋼表面與外部環境隔離,那么可以有效地保護船體,從而減少船體結構的腐蝕。對于普通船體,最常見的方法是選擇正確的涂層,因為涂層是船體有效和經濟的方法。事實上,如果船舶的表面涂層能夠合理、科學、經濟、有效地保護船舶,那么對船體的保護也具有重要意義。